《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歲,同臨有截之區;七十二君,詎識無邊之義。由是人迷四忍,輪迴于六趣之中;家纏五蓋,沒溺于三塗之下。及夫鷲岩西峙,象駕東驅,慧日法王超四大而高視,中天調禦越十地以居尊,包括鐵圍,延促沙劫。其為體也,則不生不滅;其為相也,則無去無來。念處、正勤,三十七品為其行;慈、悲、喜、舍,四無量法運其心。方便之力難思,圓對之機多緒,混太空而為量,豈算數之能窮?入纖芥之微區,匪名言之可述,無得而稱者,其唯大覺歟!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記。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扆披祥,寶雨之文後及。加以積善余慶,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河清海晏。殊禎絕瑞,既日至而月書;貝葉靈文,亦時臻而歲洽。逾海越漠,獻賝之禮備焉;架險航深,重譯之詞罄矣。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小說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六朝文絜》,文絜,取自劉勰“析詞尚絜”之說,六朝駢文選集,12卷,清代許梿編選。許梿,字叔夏,號珊林,生卒年不詳,浙江海甯人,道光進士,于道光五年刻成此書。駢體文以句式嚴正,多用排比對偶,詞藻華力著稱。全書選入上起晉宋,下訖陳隋駢文72篇,合為賦、銘、詔、策、令等18類,收入作家36人。名為六朝,實際晉代僅選陸機1人1篇,其余都是南北朝作家。以全篇構思精練和修辭簡潔為選文標准,所選文章多篇幅短小,文筆優美,寫景抒情的駢文,也有部分梁元帝等人輕巧靡豔的作品,作為駢文讀本,此集基本上能體現各家特點和六朝駢文發展的面貌。許槤的評語頗能窮源竟委,抉發精華,因此很受讀者歡迎。駢體文選以《文選》和李兆洛《駢體文鈔》最著名,而《六朝文絜》則以短小精悍得行于世。
厚黑學的三境界:
1)厚如城牆,黑如煤炭
2)厚而硬,黑而亮
3)厚而無形,黑而無色
注:本書乃李宗吾老先生所著,並非原創!早五六年前朋友拿過一本老本的給我看,印象深刻,現上傳于朋友分享!其內容並不一定都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些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是可以借鑒的!靈活運用是關鍵!
-------------------------------------------------------------------------------------------------------------------------
我覺得里面最讓人難忘的就是說曹操、劉備、周瑜的那部分了。
說是曹操的心天下第一黑,所以他能權霸一方;而劉備的臉皮是天下第一厚,也自然能占得一席之位;至于孫權嘛,心不是最黑,臉皮不是最厚,關鍵是他兩者兼而有之;所以——天下三分!
本書為清代文言筆記小說集。作者紀昀,字曉嵐,清乾隆時人。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篆官,篆定《四庫全書總白提要》,受到乾隆皇帝嘉獎。本書主要記述鬼狐怪故事。有的是小說,有的僅為隨筆雜記。其中作品或表現作者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或用辛辣痛切的語言對吏治的黑暗,腐敗,以及官員貪贓枉法丑行予以抨擊,對社會的種種弊病,以及世態人情的澆薄、奸詐等等進行喇諷和指斥;或對道學家的拘迂、虛偽給以深刻揭露。還有幾篇不怕鬼的故事,寫來饒有趣昧.膾炙人口。此外,書中對異域的描繪.文筆清新,引入入勝。文字的風格,尚質黜華,簡雅雋永。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曾給予較高評價:“凡側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閱微草堂筆記》清代文言小說中的重要作。其曆史地位及對清代小說發展的影響,僅次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曆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曆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曆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曆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曆史時期魏、蜀、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三國演義》標志著曆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斗爭經驗、推動曆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